最近茶农教孩子学古诗词的时候,发现看到的每一首诗都觉着面熟,可是合上书本,却又绞尽脑汁怎么也背不上来。这不禁让茶农想起当年何等潇洒,唐诗八十首必背滔滔不绝,三百首也是信手拈来。不禁感慨上了年纪,记性确实不如从前。
上周下过雨之后,连续几天的天气好的让人不敢相信!在这雾霾、扬尘中生活习惯了,呼吸着突如其来的清新的空气,有点“醉氧”,哈哈。
此时此刻,茶农想吟诗一首啊!
......
算了,还是看古人们是如何吟的吧。
西晋左思的《娇女》也许是中国最早的茶诗了:“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立。”两位娇女,因急着要品香茗,就用嘴对着烧水的“鼎”吹气。
与左思诗差不多年代的还有张载的《登成都楼》,用“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诗句赞美成都的茶。
另一首是孙楚的《孙楚歌》,用“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的诗句,点明了茶的原产地。
到唐宋以后,写茶的诗词骤然增多。细读唐宋诗词,和茶有关的佳作俯手可拾。
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白居易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杜甫曾写到:“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唐代诗人卢仝有一首《七碗歌》:“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诗人把饮茶的妙处写到了极至,这是艺术的夸张。
唐代另一位与茶有关的名人不可不提,他就是被后世尊称为“茶圣”的陆羽。他的一部《茶经》,不但使国人对茶叶刮目相看,也使这种民间饮品走向了世界。陆羽在他的诗作《六羡歌》里曾经这样轻唱:“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日从竟陵城下来。”对于茶圣陆羽的传奇身世,有人用“竟陵野老,诗茶一生”来概括。
宋代文人咏的诗词特别多,苏东坡有一首著名的《汲江煎茶》,很细致地描绘如何煎茶:“活水还须活水烹,自临钓石汲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卧听山城长短更。”那种雅致,令人神往。
宋代诗人杜耒的一首《寒食》:“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在寒冷的夜里,主人点炉煮茶,以茶当酒待客的诗句。客主围着红红的火焰,每人手中一杯清香的热茶,边品茗边交谈。其乐融融、其情浓浓,这是令人钦羡的儒雅风习,又是让人神往的高雅享受。
明代的咏茶诗最为著名的是高启的《采茶词》:“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采得谁最多?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诗中描写了茶农把茶叶供官后,其余全部卖给商人,自己却舍不得尝新的痛苦。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清代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观采茶作歌》诗:“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妇实劳劬。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由来贵诚不贵伪,嗟哉老幼赴时意;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皇帝写茶诗,这在中国茶叶文化史上是少见的。
茶农说:中国五千年的文化,随便拿出一种东西出来,就是经典,这是需要我们弘扬的;但更需要我们创新,有创新才能进步!
欢迎关注茶农说微信公众号:chanongshuo
关注茶农说在轻松的氛围里跟着茶农学到茶的知识,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IRis_Loong 发表于 2016-06-07 19:32 22 楼
写得真好,已关注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