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瓷器成型的方法有许多种,如盘筑、旋转拉坯、合模、印坯、注浆(倒浆)等等,其中使用最普遍的是注浆成型和旋转拉坯成型,分别称之为“注浆坯”和“手拉坯”,而收藏界及艺术陶瓷界最关注的是“手拉坯”。
手拉坯成形是一种古老的技术,它是在转动的轮盘上,用手工将可塑泥料拉制成各种形状坯体的方法。手拉坯成形要求手工技术水平高,劳动强度也较大。手拉坯产品一般手感较重(个别的胎体可以做出较薄而分量较轻的效果)。由于是手工制作,即使是同样的产品,其高低、大小、轻重和形状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每一件手拉坯作品都有自己的特点。
手拉坯器形多为圆体,瓶、罐、花觚、桶、碗、盘、壶等都适宜手拉坯。其成型工艺主要分拉坯和修坯两部分,工艺要点可分解为:制泥、练泥、把正、廓内底、提身桶、放形、收口、割底、旋坯、镶接等。
手拉坯具体的操作过程是:先把泥团置于转动的轮盘上,用手抱正抱顺,然后在泥团上部的中间部位扣出一个窝来,并上提把窝拔高。再把左手放在窝里边,右手放在窝外,两手四指里外相对挤拉窝泥,向上边或外边扩展,使窝泥变薄成适当厚度的坯体,同时使坯体成为预定的各种形状。最后在坯体的底部以下用一细线把坯体割下,即成毛坯。毛坯干燥到一定程度时,再在转轮上进行旋削修整使其达到精坯的要求。修整毛坯这一过程称为修坯。
修坯是手拉坯拉出来后要经过的非常重要、关键的工序,有“三分拉坯、七分修坯”之说。粗坯成型后,要按品种要求进行修整,如盘、碗、洗、罐需要进一步将内外修光并使厚薄一致。碗、罐、盘类需在此时挖修底足,壶、罐、瓶、尊等之类还需要黏结嘴、柄、耳等部件,雕塑艺术品更需要既有手工经验,又有艺术素养的工作人员进行修理。业内人士都知道,一个手拉坯质量的好坏,拉坯其次,修坯为主。修坯可以是借助工具修的也可以在拉坯机上独立完成的。它是在拉坯的基础上完成,也就是说你所拉的器型的内形控制了外形,里型的线条顺不顺,也就决定了修坯修的好坏。在修坯过程中,要做到:勤、稳、准、快。
“勤”讲的是要多感受坯体的厚薄,也就是用手敲打坯体听声音来辨别坯体的厚度,做到整体厚薄均匀。“稳”讲的是修坯过程中下刀的力度,有时候走一刀可能会要一气呵成,所以一定要稳。“准”讲的是拉坯的内形与外形配合,线条要准,要流畅。“快”讲的是修一个坯的用时,提高工作效率。
钧窑手拉坯从唐代花釉瓷肇始,经过五代、宋、金、元、明、清1000多年的发展,其工艺流程、拉坯器具及独特的拉坯技法不断去粗存精、发扬光大,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拉坯工艺体系。为一代名窑的生存、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