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姚仁喜的一个访谈,里面提到侘寂之美,就被其深深吸引。这里分享一段知乎上的解释。
侘び·寂び这是两个词,分别表达了不同的含义。而这两重含义结合起来,便成为了日本的独有美学。
侘び的原意是简陋,在禅宗中安于简陋被认为是一种美德。而战国时代的茶道家千利休,创造了侘び茶,便把这种精神与茶道追求的美学结合了起来,就是所谓:麁相。麁相的日文原意是“上をそそうに、下を律儀に(外表粗糙,内在完美)”,与中国的传统美学“秀外慧中”相对,讲究的是“陋外慧中”。这体现在茶道上的精神就是:不刻意追求饮茶的地点、环境、摆设,茶器是否华丽、圆润、亮丽,是否由名家制作等等,仅仅追求一点,便是品茶时的“清静之心”。由此可见,侘び追求的是一种无需繁华,不要装饰,直指本源的精神。
至于英文对侘び的翻译“Imperfect”,来自于19世纪的日本美学家 冈仓天心 的著书《茶之本 Book of tea》。所指的应是侘び美学中,外表的残缺。但这种翻译显然是被我们再次翻译时误解了,Lost in Translation。
寂び这个词,直接看上去,便理解了“寂静”的意思,但这词在日语中还有其他的含义。
寂び的发音是Sabi,除了写做“寂”,也可写做“錆”,这两个词在古语中是共通的,意思是“旧化,生锈”。字的原义固然是来自于中文,但在著名俳人 松尾芭蕉 (是的,日和里面的那一位)的影响下,以及能乐(主要描写死亡·死与生的一种传统艺术)的推动下,寂び逐渐产生出了一层美感的含义:从老旧的物体(人)的外表下,显露出的一种充满岁月感的美;即使是外表斑驳,或是褪色暗淡,都无法阻挡(甚至会加强)的一种震撼的美。这种美感与侘び的相似点在于,都在强调一种“不依托于外在”的美。
既然分别解释过了侘び和寂び的含义,那么我试着把它们结合起来,Wabi Sabi的含义是:
一种不刻意突出装饰和外表,强调事物质朴的内在,并且能够经历时间考验的本质的美。
举几个例子的话,我头脑中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日本寺庙中很常见的,爬满青苔的石灯,以及经历几百年风雨的,外表毫无涂漆保护的木柱。
照片只能贴新浪微博了,看不到的朋友们请见谅:
布满青苔的石灯特写
作者:李淼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28349/answer/1335523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