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靛蓝,并不是一种容易得到的色彩!
靛蓝染色,从种植到印染,类似葡萄酒的酿造过程,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步骤,都决定了最终的成品,而经过漫长而又细致的旅程,最终才能获得天然而生动的靛蓝。
86年出生的渡边健太(Kenta
Watanabe),原本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偶然参加过日本一家靛蓝染色研习班之后,不经意的接触和邂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之后,渡边健太辞职专业研究靛蓝,这也是渡边健太之后一直坚持举办初级靛蓝研习班的原因所在,希望让更多的人欣赏靛蓝之美。
2012年,渡边健太和楮覚郎(
KakuoKaji,89年出生)一起成立了BUAISOU工作室,并决定回到德岛,找了一块田地,自己种植靛蓝,染色则在纽约布鲁克林。
为此,二人分布学习种植和染色工艺,一切从零开始,从种植板蓝根开始,采收、晒干、取叶、堆积成堆。
靛蓝叶子采摘并乾燥后,叶子集中堆砌起来,然后每周浇一次水并翻动一次,让叶子进一步分解,透过微生物的生长,让其充分发酵,当天气转凉后,会围上草席,让发酵分解过程继续...当春天来临时,便形成了一堆类似堆肥的东西,这种以“蒅”的形式存在的浓缩靛蓝染料就已经可以变成液体染料了。
发酵完熟后,接下来需要准备一个大缸,加入麦麸(提供糖分喂养细菌)、石粉(又名氢氧化钙)、木灰和热水混合物(一种高碱性的碱液),充分混合,直到pH值增加到10-12,
加入“蒅”。
接下来每天搅拌染缸,直到表面出现散发着金属光亮的紫色薄膜,表示着微生物开始繁殖,接下来每天继续加一点碱质与糖份(玉米糖浆,麦麸,米糠),让这些微生物持续繁殖。
随着微生物的繁殖,染缸里的氧气减少,表面会形成紫色泡沫,水表以下的染液会是黄绿色,闻起来会有强烈的氨气味,便可以染色了。
过程将会持续大约两个月!
不同染房之间的差异,源自他们所使用的每种原料比例的不同。此外,许多染房会使用日本米酒代替麦麸。但是使用麦麸其实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做法——这种方法是在米酒还属于珍贵物品时出现的。
即使在日本,以传统“蒅”方式提取靛蓝染料,已经非常少了,人造“靛蓝”染料便宜而且方便,即使是坚持使用靛蓝染色的,也是直接购买发酵好的“蒅”,以减少工序和提高效率。
BUAISOU工作室则坚持将整个过程,从头做到尾,保持传统的形态。
尽管染料的制作和获得如此的麻烦,但 BUAISOU
工作室却很乐意的分享染料和经验,工作室提供扎染、型染、蜡染教学,还可以带着你自己的衣物过来染色。
一切,只是让喜欢的人可以感受靛蓝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