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假期,带着孩子远离繁杂都市,来这青山绿水中,拥抱大地。
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是儿童的“不言之师”。远离大自然,沉迷于电子产品,过早参加各种头脑风暴的补习班,很容易让孩子们失去对爱与美的感悟。在人工智能的未来,我们到底是要和人工智能拼大数据,还是和机器人拼创新力想像力和审美力?这些能力不能完全从书本上得到,是需要体验自然里真实的生活。在自然美育的土壤里获取养分,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人天生就有的想像力,在合理的引导下,才能生出强大的创造力和审美。
“我们引导孩子喜欢上绘画与手艺,并不是要把她们塑造成艺术家手艺人,或是考级考学校,而是希望艺术手艺能成为陪伴他们终身的素养与爱好,无论在什么境况什么年龄,都能在其中找到温暖,找到力量。”——陈文笔
此行,我们与蓝草相伴,与木头嬉戏,同竹子共舞,在嘹亮的侗歌中,听群山回唱,闻茶叶芳香。七天六夜的悉心陪伴,让孩子感受到人与自然、人与父母之间的羁绊和爱,教会孩子这个世间难度系数最高的“知识”与“技能”:爱的能力。
植物蓝染课程内容:
A:采蓝制靛,学习絞缬
B:侗族人家观察侗布制作
C:学习吊染与刻板拓叶染
D:学习夹缬,并完成与竹编的缝合。
E:蜡缬工坊,向蜡染手艺人学习蜡画。完成蜡染绘制与染。
黔东南的黎平县是中国最大的侗族自治县,
而肇兴古镇是黎平最大、最古老的侗寨,
素有千户侗寨的美誉。
晴空下的肇兴侗寨,黄绿相间的梯田与郁郁葱葱的马蓝蓼蓝之上,有着最远古的风景、最纯粹的蓝天白云,像极了每家每户门前大染缸里神奇“药水”染过的色彩。“这药水”不但能染布,还因原料来自“板蓝根”的茎叶,具有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力之功效。而生活在这里的侗族人不但掌握千年古法植物蓝染的活历史,还因懂得把它染在布上穿在身上,而起到了保健防病作用。
若说草木有情,草木染便是植物用生命书写给布料的情书,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最美好的颜色。
漫山遍野的大青叶提取染液,在不同的面料、温度下形成不同的染色效果,通过传统工艺的完善,为人们日常生活服饰带来无与伦比梦幻的蓝,是如今的化学染料不能比拟的永续循环,如同生命的灵性。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让一匹布慢慢浸透在草木之水,从无色至浅再至深,层层浸染,让洁白的织物有了人生意味。
在绚烂中寻找平淡,从宁静中体会活泼,那一抹含蓄内敛的“如蓝”之美,如同中国传统的人文“气色”,充满国学意境,将中式时尚优雅绽放。
竹编课程内容
A.贵州侗族竹编基础理论
B.手艺人展示手艺
C.编织小物件
D.自然乐器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侗族将这句话贯彻入生活中,
侗寨紧挨竹林,
侗家人的衣、食、住、行,皆可为竹。
竹编是侗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生产工具及生活用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包含着大量的历史记忆和历史信息,是研究侗族民族生活、生产习俗的重要资料。各个自然寨都种有许多绵竹、毛竹、楠竹、水竹等(包括各种藤),这些都是编织器具的好材料。不同的竹类也适合被能工巧匠们编织成各式样的工具及工艺品。竹与竹编作为一种珍贵的植物材料和巧妙的技法正被侗家人牢牢掌握着。
对成长于上个世纪6、70乃至80年代的人来说,随处便可见到人们自己编织生活用具,这样的场景,构成了童年生活的一个深刻的影像。但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社会变迁,传统手艺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即便是在乡村,这种传统手艺人也越来越少。
侗家人满怀敬意的将竹匠尊称为篾匠。与其他传统手工艺类似,村寨里懂得竹编技艺的老篾匠相继去世或者年事已高。懂得编织竹篮的中年人又要养家糊口,在家改行或者外出打工。村中的年轻人宁愿去外面找轻松钱,也不想学习编织技术。传统侗族竹编技艺后继乏人。
我们将竹编设计并制作适合当代生活的器物,让古老的手艺融入现代社会。编织有助孩子的数学逻辑思维的开发,打造耐心和意志力。
木艺课程内容:
A.侗寨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B.木艺基础理论及认识工具
C.夹缬的夹板雕刻
三国时期,侗族先人"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逐渐形成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出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侗族木质建筑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工艺堪称一绝。整座建筑凿榫打眼、穿梁接拱、立柱连枋不用一颗铁钉,全以榫卯连接,结构牢固,接合缜密,鼓楼花桥上的木刻惟妙惟肖,生动无比,有极高的工艺和艺术价值。侗寨干栏式民居是非常适应环境的吊脚楼民居,因山区交通不便利,侗族人就地取杉木为材,榫卯连接,穿斗式构造,使房屋上下自然连为一体。侗族的木匠师傅不用设计图纸,全凭技艺,令人叫绝。
我们想让孩子认识生长在大地上的树木,用自己双手去制作天然的器物和天然的乐器,打磨耐心与意志力。
造纸:
石桥村有着传承千年古法造纸术,在这个村子里,手艺人们仍保留着原始的家庭作坊生产方式,工艺世代相传,像珍贵的活化石,携带着古老文化的丰富气息。
今天我们体验古法造纸,感悟先人的智慧,制作一张我们自己专属的花草纸。
将花草撒在纸浆中,仅用非常简易的工具,花草与纸融合为一,散着草香,描绘出一幅别样的画意。手工花草纸不仅有纸的妙,又融合了花的美,给人一种身临大自然的美妙感受……
用歌声和侗族孩子相识
少数民族从小天生天养,有和我们不一样的艺术细胞,艺术造诣极高,我们学会欣赏她们,尊重她们,我希望这些当地孩子为自己的文化自豪,愿意传承她们祖辈留下的各种艺术形态,而不是盲目追随不属于她们的“汉文明”。
识茶:
夕阳中的龙形茶山,像极了史诗大片。烟雨中的千亩茶山,像极了电影中叙事场景。采茶娘们从早忙到晚,家长孩子兵分几路,当一回采茶人,喝一回唐代古风的中潮油茶,赏茶品茗叹古法油茶采茶,了解茶的制作工艺。孩子们茶园结义,心与心之间深深链接。
民俗:
丹寨赶集
游览石桥,大簸箕苗寨。
游览万达小镇之非遗民俗小院。
世界潮流波澜壮阔瞬间万变,
要让孩子从传统手艺中寻找重拾敬畏自然、少取多予的生存理念。
侗家人固守蓝色,传承靛染工艺是他们生存智慧的一种表现。
民艺研学夏令营不仅仅学习侗文化中音乐、织染绣服饰、竹编木建筑等技艺,
还会从敬畏自然造物主中找到一种自然与爱的力量。
中华手工资深编辑带队:
陈文笔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
《羊城晚报》摄影记者十年
南方日报社《289艺术风尚杂志》图片兼摄影师两年
离职后跟随蓝染职人学习植物染
“東文自然美育”始创者
青口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油画系
《南方都市报》设计师插图师十年
南方日报社《289玩艺》民艺复兴设计师推广两年
辞职参加华德福三年制小教师资培训及艺术师资培训
“東文自然美育”始创者
联合教学手艺人【陆梦交】
从来没有离开过大山
不认识字不太会说普通话
心地善良手艺却精湛
联合教学手艺人【陆继方 萨旅游】
手艺精湛
不认识字不太会说普通话
别的侗族老人都在鼓楼闲坐
他却坐不住
七十多岁了依然上山干农活
报名链接:http://www.feiyihuaxia.com/index.php?app=activity&mod=Index&act=activityDetail&activity_id=659
5月31日前报名缴费享300元早鸟优惠和中华手工神秘游学大礼包!
详情咨询:
元气子:023-88158800-8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