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秦梦华 编辑|北极星以北
冰薄水暖,就是北方初春的样子。泡开一壶陈年白茶,暖意进了胃,身体渐渐放松下来,现在什么也不想做,思绪顺着那一缕茶香飘到了千里之外的福建。
位于福建省北部的福鼎与政和,这两座以盛产白茶闻名的城市,在清明节来临前早已绿装素裹。白茶树冒出了新芽,茶山上站满了采茶的人,一手挎着背篓,一手捏起拇指、食指和中指,将一朵朵鲜芽熟练地掐下,小心翼翼又麻利地放进背篓里,准备赶制今年的第一批春茶。刚采下来的白茶,一芽一二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清香鲜爽,像是涉世未深的毛头孩子。
和正忙碌着的采茶人不同,福鼎点图镇柏柳村的梅相靖老先生悠闲地在自家院坝里翻动着茶叶。他出身在茶商世家,爷爷梅伯珍以最难拿捏的木炭烘焙工艺与白琳翠郊吴氏区别开来,创立了“梅山派”白茶。梅相靖自小对制作技艺耳濡目染,2011年,他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茶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第四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在中国六大茶类的加工工艺中,白茶的制作方法最简单,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如银似雪的茸毛得以完整保留。在外人眼里再简单不过的工艺,梅老先生却直言其复杂不易掌握:“春天怕发黑,夏天怕发红,同样的鲜叶如制红、绿茶可卖到一级,制白茶却只能卖到二级。”上等白茶叶缘重卷、叶尖上翘不断碎、毫多而肥壮,入杯冲泡,茶汤似琥珀色,汤感稠滑绵软。
说到如何制作好茶,梅相靖老先生颇有心得。新鲜茶叶需要进行日光萎凋,采下鲜叶,均匀地摊晾在竹笾上,鲜叶之间需要有缝隙,不可重叠,并要求侧光晾晒,避开中午的太阳。梅老先生慢悠悠地说:“晾晒时间严格讲是在上午8点到10点,下午3点到5点,一般需要36个小时。最好是北风天气,有二三级微风,这样茶叶里的酶类不会受到破坏,能够像普洱茶一样实现有效陈化,这种陈化是向上的,新茶久放,茶性由凉到平,最后趋于温和。”日光萎凋达到八成干,然后把萎凋好的茶均匀摊放在一个类似蒸屉的竹筛上,文火烘焙至足干,成茶装箱。
古法制作白茶得靠天吃饭,不过现代机械的发明,让制茶的条件得到改善,现在福鼎有厂家除了建造极具规模的白茶晒场,还研发配套设施——日光节能型白茶连续化生产线。无论哪种天气,白茶都可安然蜕变。效率高、产量大、口感统一。不过机械加工后的白茶,少了传统技艺制作过程中保留下来的那份天然温淳。对于白茶的制作方法,相关利弊说法不一。
若喝茶的你不知如何选择,建议都试着品饮,找到喜欢的滋味就好。正所谓“茶无定味,适者为珍”。
喝白茶,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大家争着找老茶喝。老茶,确切地说叫“年份茶”,储存的时间够久,非常适合煮来喝。先投放茶叶,倒入冷水后再一起烹煮。开锅汤红,已无白茶的寒凉。在闽东和闽北的乡下,老白茶还常常被用来退烧,治疗消化不良。
老茶和新茶相比,更醇厚,更绵柔,虽少了新茶的清香,却多了岁月磨砺出的温润、安稳和满足。“人们一提喝茶便讲养生,不如说喝茶时愉悦的舒畅才是最好的养生之法,喝茶最大的功效是养心,茶自然是要上好白茶。”经验丰富的梅老先生感慨到。
如今,梅相靖老先生年事已高,他的儿子梅传銮传承了制茶工艺,每当有朋友去拜访,便会将白茶的制作技艺和功效娓娓道来。茶的世界,人来人往,有的人找到了人生归宿,有的人发现了生命的诗意,有的人重建了与祖先的联系。确为茶无定味,适者为珍。
陈白茶小青柑
580元/500g
取新鲜的小青柑,掏出果肉,填入三年陈的白茶寿眉,用低温烘焙工艺使之干燥,成为特有的小青柑“福鼎白茶”。既保留了小青柑的清香,又兼具白茶的陈韵,茶汤红浓透亮,口感醇厚顺滑,韵味悠长。柑皮和白茶的药性完美融合,兼具清热解毒和清肺之功效。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饮一杯陈年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