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生我未生,
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
我恨君生早。
……
▲唐长沙窑青釉"君生我未生"瓷壶
这句凄美传情的诗早已流传开,甚至为这对有情人没能终成眷属而惋惜。殊不知,这首诗是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也就是说,这首诗很可能是窑里的一对相互倾慕的匠人所作,记录下来他们不得相守的爱情故事,一千多年后,仍为大众流传叹惋。
▲浙江永嘉考古发现的器物
无独有偶,瓯窑场里同样记录着这样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前不久,考古人员在浙江永嘉县发现了一座1100年前的瓯窑场。罕见的是,考古队员在瓯窑上发现了一批重要的文字材料,文字都刻在各种器物上。细看内容,像极了现在男男女女恋爱的“微信”。
“见否?”
“不见”
“见否”
“不见”
……
脑补一下当时的场景,大概这对恋人吵架了,女孩正在赌气,男孩想见面哄好女朋友,就在瓷片上刻下“见否”,女孩正在气头上,怎么也不肯原谅,于是狠心刻下“不见”。男孩不死心,再次刻下“见否”,女孩心一横,又刻下了“不见”。最后到底见面与否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当时这对恋人追求与赌气的恋爱画面,也是格外有趣。
▲故宫博物院藏东晋瓯窑青釉点彩盘口壶
话说瓯窑,是我国古代又一个规模很大的瓷窑体系,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唐代发展尤为兴盛,迄今为止已发现瓯窑古窑址200余处,主要分布在浙江南部温州一带。
▲浮雕瓷盘
瓯窑瓷胎呈色较白,白中略带灰白,东晋之后,胎质细腻,品相与越窑相同,但也有特色产品。例如,东晋时期的牛形灯、褐彩盖罐和五联罐等,而三足洗、槅 、狮形烛台、蛙形水盂及随葬的明器极少生产。唐代撇品璧形底碗,腹壁作45度倾斜,较越窑为高。五代北宋的印盒,造型趋于宽和扁。
▲十二生肖“牛”
装饰比较简单,常见的有弦纹、莲瓣纹和褐彩,其中褐彩颇有特色,普遍使用于东晋至南朝的瓷器上,特别是那种绘长条形的纹饰,起笔细,收笔粗,为其它瓷窑所不见。唐宋时期纹饰简朴,不见繁缛的刻划花。
总而言之,手工带来的印记永远流传,经得住岁月的沉淀与打磨。
有时候,一份手作或许会带来莫大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