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大国非遗工匠专项公益工程工美项目大国非遗工匠认定与资助仪式”(简称“大国非遗工匠”相关认定活动),因违反《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被紧急取消。若非这次“意外”,全国将产生321位“大国非遗工匠”、1位“华夏大国工匠”和29处“大国非遗工匠传承基地”。
面对种类繁多的评选活动与多如牛毛的“师级”名号,传统工艺领域应如何有效地通过评选活动良性地促进行业发展,这不仅需要大众的积极面对和参与,还需要更多的深思熟虑。
程天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重庆漆器髹饰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活动被临时取消,损失最大的,首先是我们广大的手艺人、参赛者;其次,更重要的是手艺人对这次活动组织者的公信力,以后大家还会积极参与这样的活动吗?这对整个工艺美术行业的影响是恶劣的、深远的。
我也是此次活动的“受害者”之一,为了这次评选,仅仅准备资料就花了600多元,还不包括创作作品的精力、时间、材料成本等。从这个角度讲,感觉自己的劳动成果未得到尊重,让人感到很伤心,甚至寒心。我做了40多年漆画,只是希望通过一种正确的途径,通过活动得到大众的认可,也算是对自己的漆艺生涯的一个交代。作为这次“事件”的“当事人”,我愤恨通过比赛谋取经济利益的行为,但同时,我也希望组委会在活动开始之前,决策应更慎重、更明确,否则损失最大的还是我们这些手艺人。
赵罡(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
这涉及到两方面的内容。首先针对这次活动本身,这是一件好事情,对非遗工作是有好处的。但问题是由谁评、谁有资格入选、评选过程是否规范、评选结果是否能让公众信服、是否能够真正地将代表我国非遗工匠的这些人选出来,让他们成为这个行业的代表,这是更重要的。
其次,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它应该有一个严格、规范、科学的评选体系,应该有一个比较详细的考察过程。但是反观这次评选,时间太快,让人不得不对活动规则、程序等产生质疑,质疑它的公正性,甚至影响到行业的公信力。
而且,当这些荣誉和桂冠被盲目集中于极少部分人群时,是否会挫伤这个群体大多数从业者的积极性?因此,后来文化部在代表性传承人基础上提出了传承人群的概念,就是对这个问题的补充。因为我们的传承更多还需依靠这个群体,而非某一个或几个代表性人物。
洪巧俊(艺术评论家):
这次活动被取消之所以会成为热点,是因为这样的评比太多太滥,比如这次就一次性“批发”了321位“大国非遗工匠”。名目繁多的评选早已变了味,有的只是“半路出家”的老板,有的是会做却忙于经营手艺人,有的是雇人代工的老板,这些人在作品上贴上自己的标签,摇身一变成了自己的作品。所以,常常会出现官员大师、老板大师,而那些专心于技艺的手艺人却难以评上,真正伤了手艺人的心。
而且依据规定,评比项目名称不得冠以“中国”“中华”类似字样。而此次活动却“巧妙”地冠以“大国”之名,这是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且,这次活动“预定”在人民大会堂这样一个庄严神圣的地方,一旦举办,影响无疑是非常坏的。所以,紧急取消,是符合规定,符合民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