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对古典家具和中国古建有了解,想必都对巧妙的榫卯印象深刻。它是各个部件采用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从新石器时期开始,自宋历明,不断改进和发展,榫卯的结构和样式逐渐被固定了下来。有着8年榫卯研究制作经验的张均成,将常用的33种榫卯整理发布,迅速引发了一场榫卯热。后来他又在此基础上新增了17种结构。
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榫卯被许多木工爱好者做成了动图,有人还补充了一些西方榫卯和日式榫卯,导致现在大家分不清哪些是才是真正的中式传统榫卯。张钧成根据榫卯的特点和实际制作过程中的方法重新订正命名,在一榫一卯之间感受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
33种常用榫卯结构
楔钉榫(榫舌暗藏互揣)
▼
挖烟袋锅榫
▼
夹头榫
▼
插肩榫(牙条、牙头分造)
▼
插肩榫(牙条、牙头一木连做)
▼
单榫粽角榫
▼
双榫粽角榫
▼
粽角榫(异型)
▼
高束腰抱肩榫
▼
四面平家具腿足与上部构件的结合
▼
圆材丁字形接合(横竖材粗细相等)
▼
方材丁字形接合(榫卯用大格肩、实肩)
▼
圆材丁字形接合(两横枨与竖材粗细相等)
▼
攒边打槽装板(圆香几面)
▼
攒边打槽装板加穿带
▼
一腿三牙方桌
▼
抄手榫
▼
方材角接合(床围子攒接斜万字)
▼
方形家具腿足与方托泥的结合
▼
三根直材交叉结合
▼
加牙子无束腰裹腿做杌凳腿足与凳面的结合
▼
插肩榫变体(牙条、牙头分造,里面开槽卦销)
▼
方枨圆腿裹腿做
▼
平板明榫角接合与平板一面明榫角接合的综合体
▼
柜子底枨两枨互让(各用大进小出榫)
▼
方材丁字形接合(榫卯大进小出)
▼
厚板闷榫角结合
▼
厚板出透榫及榫舌拍抹头
▼
椅盘边抹与椅子腿足咬方的结构
▼
直材交叉结合(床围子十字相交小格肩)
▼
弧形面直材交叉结合
▼
弧形面直材角结合
▼
走马销
▼
17种新增榫卯结构
方材丁字形接合(榫卯用大格肩、虚肩)
▼
方材丁字形接合
(两根横枨与直足相交,
大格肩、虚肩,两枨出榫格角相抵)
▼
方材丁字形接合
(两根横枨与直足相交,大格肩、虚肩,
两枨出榫一长一短,长榫为透榫)
▼
方材丁字形接合
(齐肩膀、双榫透卯)
▼
方材丁字形接合
(裹腿做、两枨出榫一长一短)
▼
方材闷榫角接合
(一方出单榫一方出双榫)
▼
板条角接合
(正面格肩、背面不格肩)
▼
楔钉榫之一(榫舌透开互揣)
▼
有束腰家具抱肩榫结构
(牙条和束腰一木连做)
▼
夹头榫结构
(腿足上端开口嵌加牙条,
开燕尾槽装牙头)
▼
椅子后足穿过椅盘的结构
▼
角牙在横竖材上打槽嵌装
▼
角牙一边入槽一边栽榫与横竖材结合
▼
角牙一边留榫一边栽榫与横竖材结合
▼
卡子花栽榫
▼
条案腿足与托子的结合
▼
方材丁字形接合
(梅花榫、双榫错位出榫、各大进小出)
▼
榫卯,是比汉字还早的民族记忆。
在不同时期榫卯的形态是怎样的?
这些榫卯结构都用在哪些地方?
怎样制作榫卯结构?
为此,手艺网开设了木艺学堂专栏,
手艺网微信公众号和手艺APP也将同步更新。
每周四不见不散,欢迎关注~
△图片来源于半个木匠
手艺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