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民间在喜庆婚娶、祝福庆寿、喜得贵子时,为图吉祥如意,就有了赠送红鸡蛋的习俗。后来商贩们又在鸡蛋上画些花鸟、鱼虫、脸谱等图案,几经演变成就了蛋雕这一工艺。
在陕西杨凌有一位蛋雕达人——闻福良,20年间,他创作了2000余件(套)蛋雕作品,许多山水风景、古迹建筑被他呈现在蛋壳上,惟妙惟肖。雕刻出了大雁塔、天安门、桂林山水、苏州园林、珠穆朗玛峰……等一系列精致、复杂的艺术形象。方寸之间里,细刻出中华文化。
作品获多种大奖之外,他本人也是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并获得了“中国蛋雕第一人”的称号,被中国外交部指定为国宾礼品专家。
成就他的是20年间雕刻过的一万多只蛋壳,然而蛋壳虽小,制作起来却并没有那么简单。
精雕细琢
选蛋
雕刻选用的都是最好的蛋,形状好,线条流畅。不能是那种一头尖、细长的,不能是饲料喂养的,最好的是那种吃虫吃草在外面跑的禽类下的蛋。
取蛋液
在蛋上钻个孔,把蛋液吸出来,吸干净,然后经过特殊防腐处理。几年间用了那么多鸡蛋,吃也吃不了,送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最后送都送不出去了。
设计+画图
其实蛋雕技艺并不难,只要人细心有耐心就可以,难的是整件作品的设计、创意,这最费时间,长则一两年。一件作品,包括什么内容,有哪些文化元素、什么历史故事、有哪些表现符号——在这些基础上设计完了之后就是画图,勾勒画出轮廓也是创作一件作品的关键环节。
一件没有创意的作品充其量只是个好玩的物件,而一旦加上创意设计之后,它就是一件凝聚心血的艺术收藏品。一年365天,脑子里只要有想法,就赶紧记录下来。夜里两三点是常态,为此老伴儿也没少和他拌过嘴。
工具
雕刻工具,就是平时常用的美工刀,可以适当配个微型电钻。
雕刻
要在厚度只有零点几毫米的鸡蛋壳或者鹅蛋壳上雕出各种花纹、浮雕、镂空图案,简直就是戴着放大镜用刻刀在头发丝上跳舞。一般鸡蛋壳只有0.3毫米厚、鹅蛋也就0.4、0.5毫米,很多时候都是慢慢刮一层一层往下,从厚到薄。很多刀法,都是在长期的雕刻中积累起来的。
闻老一天雕刻八个小时,不能连续雕刻,刻一会儿就得休息一下。连续雕刻超过半个小时眼睛就会非常酸,眼泪不由自主就会流下来。在雕刻的过程中,一个不留神就有可能听到“嘣儿”的一声,这一声有可能使十多天的工作前功尽弃。伴随着蛋碎的声音,蛋雕就是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
华丽蜕变
雕刻好的蛋雕里面装上LED灯,开关打开后观赏效果就大不一样了,非常的莹润通透,有点瓷器和玉器的感觉。
蛋雕接近于微雕艺术,其材质的特殊性更是有别于玉雕、石雕等艺术形式,在雕刻过程中必须心无二用,从下刀开始刀刀皆险、如履薄冰,而一旦有一刀之失往往就会前功尽弃,所以每当创作完成一件满意的作品时,内心都是充满了无比喜悦和兴奋。
▲风景
这些年闻老创作的各类作品共有2000余件(套),作品创意涵盖了京剧脸谱、生肖花卉、贺岁祝福以及历史文化景点等中国传统文化外,还有包括奥运会、世博会、世园会、中国梦、丝绸之路等当前中国发生的一些重大的社会活动,以及一些宣传陕西本地文化特色的东西。
▲福寿满堂(鹅蛋壳套鸡蛋壳)
▲三秦美
▲陕西八大怪
▲陕西特色建筑
▲丝绸之路
▲和平万岁(鸽子蛋壳)
▲南京南京
从刚开始每天的二三十个鸡蛋练习,到现在创作一件作品只用一两个鸡蛋,闻老用了二十年才走出了这条路。一枚小小的蛋雕作品,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许多艺术品收藏家都是提前跟闻老预定。
谈及如何与蛋雕结缘,闻老回忆,小时候过生日时,母亲会为他煮一个鸡蛋。喜欢画画的他,就在鸡蛋壳上涂涂画画,有时还要用小刀刻一刻,蛋壳成了他最喜欢的“画纸”和等待他雕琢的“玉石”。
这些年,他也曾收过6个徒弟,但最长的学徒只坚持了3个月。蛋雕不光需要悟性,心灵手巧,还需要极强的耐心,能忍得住寂寞。此外,还得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文化素养,这样的学生不好找。
搞蛋雕这么多年,闻老希望蛋雕能够普及,让成千上万的大众化都能搞起来,这就是他现在的梦想。
关于老手艺,手艺君表示有很多话要说
不妨点击我
手艺君告诉你另一个老手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