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华夏
  • 商家入驻 登录 注册
  • 首页 >> >>
    永不沉没的麻秧子

    周平东

    64岁

    重庆周氏古船模型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

    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


    永不沉没的麻秧子

    周平东复原的《清明上河图》中的漕船


    船模制作技艺,是始于宋代的一门老手艺。那时的工匠,为了造船更精确,会事先制作出船的模型,然后依据模型和图纸再进行施工。周平东的爷爷周尚之,沿袭宋代造船工艺,做了一辈子古法造船的手艺活。按照传统的工序,在造船前他会先制作出微缩模型,而后按比例放大,做成实体大船。后来,木船逐渐被钢质船、铁皮船取代,大木船不再造了,但做船模的手艺仍在周家传承了下来。


    永不沉没的麻秧子

    永不沉没的麻秧子

    推刨工具


    “我们那个年代,没有玩具可言。父亲有手艺,就做木船给我玩。看着父亲做,慢慢地自己也就会了。而周东平给女儿周南馨做的第一个玩具,也是一艘木船模型。女儿当时喜欢得不得了。就这样,周氏古船制作技艺在周家人的耳濡目染中传承了下来。


    永不沉没的麻秧子

    川江古船麻秧子


    在周平东制作的模型中,以上世纪60年代出没于长江、嘉陵江的“麻秧子”最为常见。对于稍微上了年纪的老重庆,那时他们最熟悉的记忆。这种船船底宽且平,整体船型宽头窄尾,这样的结构牢固扎实,且不易被水下的暗礁撞到,非常适合在激流险滩多的三峡流域航行。“麻秧子”船模船体结构大到龙骨、船舱、船帆,小到船橹、船锚、船舵,周东平几乎完全复刻出“麻秧子”的全貌。而且为使船模更精致,提升船模的文化内涵,他还特地以梁平竹帘作为舱顶,隆昌夏布作为船帆,既美观,又收放自如。

    永不沉没的麻秧子

    战船


    周氏古船模型制作工艺,从选料、下料到拼装、打磨、上油,严格遵循榫卯、镶嵌、穿斗式、粘接等古法造船技艺,通常制作一艘船模所需要的部件数量都在1 000个以上,而多则数量过万,窗棂最小的直径仅1毫米,榫、卯只有0.6毫米。“比一根普通的牙签还要小两三倍。”所有零件,周东平均用传统木工的榫卯结构组装,制作这样一艘船模往往需要花费两三个月的时间。而船模的定价,就是根据工时来的。“比如,做了一个月的木船,价格大概在6000元。”


    永不沉没的麻秧子

    永不沉没的麻秧子

    清明上河图朝船


    周平东曾接受一位客户的定制,复原了《清明上河图》中的朝船。从房檐、斗拱到窗棂,将中国古建筑的精华浓缩于方寸之中。船舱微小的窗户可灵活开关,透过窗户往里看,内里的细节无比真实,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汴河之中。为了尽可能真实地复原古船造型,需要搜集大量历史资料,然而我国很多古船资料都没能保存下来。周平东只有在女儿的协助下,去图书馆、网络查阅资料,走访有关专家,然后凭着多年的经验绘制出古船的外形图和每个部件的施工图。


    永不沉没的麻秧子

    周平东和女儿周南馨


    但船模制作是一件特别费眼力的事。由于常年用眼过度,已经影响到周平东的视力。“现在,父亲的视力越来越不好了,我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把家族的传统文化传习下去。”现在,已经为人之母的周南馨,也跟随父亲的脚步,全身心投入到这门手艺里。他希望这门手艺以后能在自己的孩子手上继续传承下去。

     

    记者手记:

    目前,周氏古船模型制作技艺传承仍局限周家人,这有利也有弊。利在家族传承更纯粹,制作技艺及背后的文化等能够得到较全面的承袭;但弊在于这种传承方式风险太大,一旦有后辈不愿意承袭,就意味着这门技艺有失传的可能。

    同时,这也让笔者想到,有些地方的古建筑、古桥营造技艺面临失传。以此为例,为何不可将此门技艺模型化、模块化,让其以另一种活泼的形式走进大众生活呢?


    • 分享到:
    共有0条评论
    手艺网
    让手工艺实在一点,让技术控嗨一点,让生活文艺一点。这就是“手艺网”的初衷。 这里有专业实用的手工视频教程,有前沿的设计鉴赏,有传统手艺人的生活写照,以及手艺网团队小伙伴们的故事。 加入进来,我们一起搭建学习手工的专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