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杨登甲 图片提供/杨帆
今年5月,对杨帆来说好事连连。“彩尼窑”绞胎紫砂壶亮相网络,推广十分成功,得到大批网友的追捧。紧接着,上海田子坊的艺术品售卖店XMJ也投来了橄榄枝,邀他入驻。更令人振奋的是,国内订单逐渐增多,已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
身边的朋友都劝杨帆加大产量,但回答却出乎人们意料——“今年计划制作绞胎紫砂壶1000把,目前要注重提升紫砂壶的品质,增加产量并不是重点。”作为绞胎紫砂壶品牌创始人,杨帆的回答斩钉截铁。
绞胎紫砂壶
坚实的后盾
半圆状的壶身、球状的把手,眼前的紫砂壶新奇有趣,充满设计感。最特别的要属壶身上那美丽惊艳的不规则花纹,打破了传统紫砂色泽单一的瓶颈。这件作品《龟寿壶》出自“彩尼窑”,运用了极其复杂的工艺——绞胎。
何为绞胎?就是将几种颜色的泥料巧妙编织,制成带有纹饰的泥片,再利用这种泥片制作各种陶瓷制品的工艺。传统绞胎纹饰由胎内而生,内外通透,表里如一,深受上流社会的喜爱,有君子之瓷的美誉。它的纹饰有着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具有手绘无法取代的美感。这门复杂的技艺源于唐兴于宋,却失传于元。而今,河南省工美大师杨峡经过十几年的苦心钻研,恢复了这门技艺,成功制出了精美的绞胎瓷。
然而绞胎工艺繁复,是中国陶瓷工艺中最难的一种。因为不同颜色的泥料在烧制过程中收缩率不同,非常容易开裂,所以一个精品绞胎瓷的烧制成功率低于20%,令人咋舌。
“爸,我要将绞胎瓷做成文化品牌,你研究绞胎工艺那么多年,在技术上一定要支持我。”杨峡的儿子杨帆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话,让当爹的摸不着头脑——儿子不是在读经济学博士吗?怎么突然想做陶瓷产业了?
其实,杨帆从小就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在父亲研究绞胎瓷的时候,也跟着了解绞胎瓷的相关工艺与文化。不过当时杨帆崇拜巴菲特,所以大学毕业后他去韩国继续深造,选择了经济学专业。可造化弄人,在学习期间,杨帆常去的场所竟是博物馆以及韩国最有名的文化街仁寺洞。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竟是传统工艺和设计。之后,他积极选修各种和设计相关的课程;一到周末,便外出增加见识,去了解更多的手工艺。杨帆最终决定要做一名工艺品设计师。
“不行。”了解了杨帆的想法后,杨峡果断回绝了儿子,不过接下来的回答却让杨帆喜出望外,“绞胎瓷制作成本很高,想让更多的人喜爱和了解绞胎瓷,必须找到成本相对低廉的替代品,用紫砂做就很合适。”其实父亲是怕儿子走弯路,由于紫砂在烧制过程中收缩率仅有10%,成功率会有所提高。只有产量上去了,才能走向规模化。比起几十万一件的绞胎瓷,几千元一件的绞胎紫砂更受人们青睐。
有父亲做坚实的后盾,杨帆可谓如虎添翼,剩下的“招兵买马”、产品设计、售卖渠道等重担自然落到了他的肩上。
绞胎紫砂壶
“头疼”的师傅
2011年,杨帆带着几位志同道合的韩国人回了国,直奔宜兴租了个工作室,创立了品牌“彩尼窑”。后来杨峡也赶过来,和杨帆一同拜访了几位紫砂壶名家,得到支持不说,他们还派出自己最好的徒弟协助杨帆父子研究绞胎紫砂壶。
选料、组合各种泥料、再到拍打成型,前面的工序都十分顺利。到了出炉环节,大伙们都屏住呼吸……见到作品后,一盆冷水浇到了众人头上。“作品很多都是裂的,花纹又乱又模糊。这样的作品别说卖,送都没人要。”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杨帆至今还心有余悸。
问题到底出在了哪?经过冥思苦想,杨帆揣测不同泥料间的搭配可能有问题。于是他买来几十种紫砂泥料,反复搭配调试。经过半年时间,终于摸索出泥料搭配的秘诀,成功地将绞胎紫砂壶的烧制率提升到80%。杨帆松了口气,“接下来该对产品进行设计了。”
将壶钮设计成“白鹭回首”的形象,代表着回首过去和思念故乡;把壶身拉长,让其变得抽象……手里拿着图纸,杨帆十足地过了把设计瘾。可没想到请来的师傅们却叫苦不迭,大喊“头疼”。原来,宜兴制壶工艺都是沿用传统工艺,在制作传统壶型时,师傅们游刃有余,但经过设计的紫砂壶变化很大,再加上绞胎工艺,可谓难上加难。眼看设计都定稿了,壶做了一个月都出不来,让人心急如焚。
无奈之下,杨帆只有走遍宜兴,继续寻找救星。“我来试试吧。”一位50岁出头的沈师傅出现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沈师傅果然将杨帆设计的作品原封不动地制作了出来,给其他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虽然沈师傅也是做传统紫砂壶的,但他善于动脑,同时也能接受新事物。”对沈师傅,杨帆评价颇高。
终于,第一批经过设计的绞胎紫砂壶出炉了,大家兴奋不已。从杨峡十几年如一日的辛苦研究,到儿子杨帆的苦心经营,“彩尼窑”迎来了崭新的天地。可过了几个月,一直到2012年8月份,销售始终没什么起色。杨帆这才恍然大悟,因为太注重产品的开发,忽视了宣传渠道,虽然各种营销方式都做了尝试,但发声太小,没引起人们的注意。
耗费时间,也花费了资金,韩国的合伙人也很沮丧,“一起投入的精力和资金不会都打水漂了吧。”面对同伴的质疑,杨帆并没有打退堂鼓,而是继续线上线下推广自己的产品,他坚信曙光早晚会到来。
绞胎紫砂壶
绞胎的春天
过了一个月,杨帆的韩国导师突然联系到他,希望能拿几个绞胎紫砂壶做礼品送人,杨帆觉得这可能是个契机,于是发了几个亲手设计的壶过去。没想到一位韩国人见到这种壶后,得知是失传已久绞胎工艺,当即就订了200个。第一个订单到手了!杨帆整晚都兴奋不已,沉浸在喜悦之中。
“我们当时连宣传册都没有,除了壶能做出来,其他的任何相关手续都没有。”杨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随后的一个月,他忙着注册公司、设计印刷宣传册、设计包装盒……一切就这么有条不紊地完成了。
到了2013年年初,杨帆的事业终于开花结果,各种订单纷纷而至。原来在制出第一批产品的时候,杨帆采取了“体验营销”的方式,给自己认识的企业家、投资商都送了一个精美的绞胎紫砂壶。他们试用后,都觉得壶不错,而且工艺又十分独特,于是就向杨帆下单。
一路跌跌撞撞,杨帆走到今日,实属不易。他给自己定下了3个战略目标:第一个是个人寿礼市场,“彩尼窑”可以提供个性化刻字等服务,来增加用户的粘性。第二个是企业公务礼品市场,这个市场容量很大也是需重点开拓的市场。绞胎紫砂壶不仅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工艺上独一无二,设计与国际接轨,在市场上非常具有竞争力。第三个是个人收藏市场。“在和客人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喜欢喝茶的人爱收藏紫砂壶。”像这种收藏,高端定制再适合不过了。
由于紫砂壶走势良好,杨帆又将自己的产业拓展到上海,一来上海人喜欢品茶,二来可以加强对外出口。“有人说我们的作品是小众市场,我不这么认为。因为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即使小众,也相当于欧洲小国的人口。”面对质疑,杨帆并不在意。他清楚,绞胎紫砂壶卖的是工艺,是设计。
杨帆有一个百壶计划,就是制作100款绞胎紫砂壶。其中60款继承传统经典,40款为原创设计。“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近60款的开发。”他的眼中充满了信心,“彩尼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百壶计划完成了,才是我们真正扬帆起航的时候!
-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