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道
从对铸剑一无所知,到如今技艺纯熟,执着的贾怀进一路坚持。如今,很多人都在谈情怀,但他们更多仅是空谈。其实,真正的情怀是像贾怀进这样七年如一日地铸剑,不必言说,坚持去做就好。
4月的中原腹地,麦苗已经抽穗,满眼翠色欲流。在郑州郊外古荥镇一处麦田与树林交界处,“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从一排低矮的小院传了出来。耳畔是呼呼的风声,走近这排临时建筑,才发觉这不是普通的打铁铺,而是刀剑铺。
心愿 · 复原汉代刀剑
铺子内一身着汉服的彪形大汉满脸络腮胡子,黑色金属发卡将刘海箍在头顶,左手里的夹子钳着铁片,右手轮着大锤,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淌了下来,大有梁山好汉的气势,他就是刀剑铺主人贾怀进。
短暂的歇息间,贾怀进告诉我们,在距古荥镇西边20多公里处,有一名叫冯池的地方,在春秋战国时代,这里出产著名的宛冯剑,该剑系我国古代九大名剑之一,与干将、莫邪、太阿、龙泉齐名。
“虽说无法复原宛冯剑,但再铸汉剑还是可行的。”贾怀进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因为汉剑系中国古代最后的战场使用剑,它完全替代了原来易断裂的青铜剑,代表了古代铸剑技术的最高水平。
摸索 · 让古刀剑说话
2000年,贾怀进开始了铸剑的摸索。一把上好的刀剑,需要怎样去选材、锻打和后期加工,他最初一无所知。
为了研究古代铸剑工艺,贾怀进走访了山东、浙江、广西等众多多地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古代兵器。有汉环首刀、两广水均佩刀、两广水军小手刀等等。他要跟古代刀剑制作的匠人学习,重新研磨所收藏的古兵器,会发现锻打的好与不好,自己在制作的时候,就知道该怎样去回避这些问题。
每一个锻造办制作的工艺不一样,产生的纹理也会不一样、用木炭折叠的刀剑不会出现裂纹……贾怀进就这样与收藏的古兵器对话。
从古兵器上摸索原理,接着就是靠实践来检验是否可行。
耳畔是抽风机呼呼的响声、铁砧台上通红的剑坯在铁锤的敲打下,火星四溅。如此反复锻打、折叠,在促进炉火中的碳元素向铁块里渗透,增加刀剑硬度的同时,也能让碳元素均匀分布在刀剑中。
炉子内,焦炭煤块与铁片被烧得通红,整个刀剑铺酷热难耐,帮忙的伙计大声告诉我们,炉火有1600度左右,干活间要不断补充盐水才能及时补充消耗。
情怀 · 不做普通匠人
成就一把好刀剑并非易事。从原材料到成品,需要经过锻、铲、挫、刻、淬、磨等20多道工序,耗时几个月时间,如果再讲究一点加上装饰,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
贾怀进领着我们走进刀剑陈列室,一把新打长约70厘米的汉剑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他拔出剑鞘,摆出了一副很武侠风的姿势:身体半蹲,右手紧握黑色剑柄,左手食指与中指轻拭窄平的剑锋,这时他眼中反射出一抹亮点,那正是剑的反光所致。瘦长的剑体寒光闪闪,仿佛一不小心就会划破手指。一个转身,“啪”的一声,贾怀进举起汉剑砍断了旁边木头上一块3毫米厚的钢板,而剑体光亮如新。
“我常常设想,假如穿越到汉代,手握长剑的我,会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将领,还是一名贵族?”贾怀进不喜欢别人称呼他为铸剑师,这个称呼太标签化、太冷冰冰。
渐渐地,贾怀进铸剑的事被越来越多网友所了解,常有刀剑爱好者慕名前往拜访他。面对着众多认可与赞许,他很平静,“我只是把武侠梦,铸成了一把把刀剑。”
-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