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华夏
  • 商家入驻 登录 注册
  • 首页 >> >>
    乌毡帽 | 72道工序托起曾经的时尚

    转自网络,原作者不详。


    乌毡帽 | 72道工序托起曾经的时尚

    王关林 | 绍兴乌毡帽传承人

    王关林老人15岁开始做乌毡帽,一做就是60多个年头。

    是绍兴县首届“十佳民间艺人”和绍兴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他至今保留着整套的乌毡帽制作专用工具。



           初次看到乌毡帽还是在鲁迅先生的文章里,他在《故乡》中描写闰土的形象时写道:“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这一笔在当时只留下了浅浅的印象,当有幸来到鲁迅先生的故里,踏上这窄巷青石板的街道,坐着“人在乌篷船中,乌篷却在水中”的乌篷船,带上一顶这里的乌毡帽,才能体味到绍兴特有的风情。

    乌毡帽 | 72道工序托起曾经的时尚

    乌毡帽 | 72道工序托起曾经的时尚


           乌毡帽,油纸伞,石桥,流水,这才能构得上一幅江南水乡的水墨画。旅游者一到绍兴,总爱买上一顶乌毡帽抑或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前戴上乌毡帽,吃点茴香豆,合影留作纪念。足见乌毡帽的影响之广、影响之深,它简直成了绍兴人的一种重要标志。


    乌毡帽 | 72道工序托起曾经的时尚

    乌毡帽 | 72道工序托起曾经的时尚


              乌毡帽是绍兴独特的民间常用帽。明朝就有了毡帽的记载,到了清末期制作毡帽日益繁盛。近代戴乌毡帽在绍兴老百姓中非常流行,是一种非常普通的服饰。小至十几岁的“闰土”,到满脸皱纹的年长者,都常带着一顶乌毡帽。 


    乌毡帽 | 72道工序托起曾经的时尚

    乌毡帽 | 72道工序托起曾经的时尚

    乌毡帽 | 72道工序托起曾经的时尚



              关于乌毡帽的来历,有一个的传说。有一个猎人进山狩猎,追捕一只老虎至山洞,并把老虎打死,猎人发现虎穴里有一块“毛毡”。原来,老虎把平时拖吃猪、羊和其他野兽后剩下的毛压垫的窝里,久而久之,磨压成像饼一样的毡子。这个猎人把它带回家洗干净,加工成盔甲模样,待干燥后往头上一戴,顿时感到暖和舒适,甚是喜爱。消息传开,大家纷纷仿制,便有了绍兴乌毡帽,而每家“毡帽作坊”都挂一幅张牙舞爪的老虎画像,奉之为“祖师爷”。

    乌毡帽 | 72道工序托起曾经的时尚

    乌毡帽 | 72道工序托起曾经的时尚

    乌毡帽 | 72道工序托起曾经的时尚

              制作乌毡帽先选用当年春天剪下的湖羊毛,将羊毛里面的杂质挑选干净后,加水放上一夜。用弹棉花的方式将羊毛弹成絮状。将弹好的羊毛均匀地摊在竹垫上。用田泥除油腻、脱油脂,脱脂后压制成毛坯。


             制毛坯过程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一道工序,既要厚薄均匀,又要压实不松,否则做出来的毡帽松垮不厚实。然后是用野生植物花叶果汁与皂矾染色、干燥,最后修整成形。乌毡帽的传统制作过程并不复杂,但在工艺上比较讲究,从选料、成型到染色前后有72道工序,全部靠手工操作,需要有相当的技巧。

    乌毡帽 | 72道工序托起曾经的时尚

    乌毡帽 | 72道工序托起曾经的时尚

    乌毡帽 | 72道工序托起曾经的时尚

            绍兴乌毡帽,内外乌黑,圆顶,卷边,前段呈现畚斗形,冬经风雨夏遮阳,除酷暑炎日,四季可用。其制作精细,牢固耐磨,厚实硬邦,湿之即干,经济实惠,为劳动人们所喜爱。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年轻人鲜有头顶乌毡帽出现,只有当地的老人对乌毡帽还是情有独钟,也许不久的将来,乌毡帽真的只能存留在我们的记忆当中了.......



    乌毡帽 | 72道工序托起曾经的时尚

    乌毡帽 | 72道工序托起曾经的时尚


           在时光记忆的故事里,我们庆幸的是为了保护乌毡帽这一绍兴传统服饰,有关部门将整套制毡工艺用录像给录制下来。而传承人王关林制作的那些乌毡帽,也作为工艺品给收藏起来。王关林老人高兴地说:“乌毡帽不仅是我们绍兴宝贵的传统文化,它也见证着绍兴农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承人寄语

    只要有个合适的地方,只要有人愿意来学,我就可以免费教。



    • 分享到:
    共有0条评论
    手艺网
    让手工艺实在一点,让技术控嗨一点,让生活文艺一点。这就是“手艺网”的初衷。 这里有专业实用的手工视频教程,有前沿的设计鉴赏,有传统手艺人的生活写照,以及手艺网团队小伙伴们的故事。 加入进来,我们一起搭建学习手工的专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