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华夏
  • 商家入驻 登录 注册
  • 首页 >> >>
    一家非遗馆与一群手艺人,传统手工艺突围实验

    via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传统手工艺品如何回归民众生活,要突破的不仅是技艺,还有观念。

    一家非遗馆与一群手艺人,传统手工艺突围实验

    龙泉青瓷和浏阳夏布

    一家非遗馆与一群手艺人,传统手工艺突围实验

    邵阳木雕传承人曾昭德

    一家非遗馆与一群手艺人,传统手工艺突围实验

    洪源剪字

    一家非遗馆与一群手艺人,传统手工艺突围实验

    醴陵陶瓷

    这是一个消费结构升级,呼唤工匠精神回归的时代。

    在今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工匠精神的阐述让人耳目一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过去的一年,民间木雕工艺师、长沙市雨花非遗馆创始人郭存勇见证了一个手编竹篮售价几十元无人问津,但根据客户要求定制后,价格近千元仍大受欢迎的深刻变化。

    一年前,从事木雕工艺30年,树立起自身品牌后,郭存勇萌生了一个想法,将“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民间手工艺者汇集到一个开放平台上,释放他们的价值。为此,他创立了雨花非遗馆。

    如今,在呼唤工匠精神的背景下,郭存勇成为一名将传统工艺与市场对接的践行者,“把手工艺作品打造成高端产品,结合市场需求个性化定制,才是传统手工艺品的出路。”


    消费升级呼唤工匠精神回归

    柔韧篾丝在皲裂厚茧的手中穿梭飞舞;旋转轮盘之上,泥土与手指交换着体温和纹路;刻刀之下木屑纷飞如初雪……

    区别于工业制品的千篇一律,民间手工艺品留存着原材料从天地山泽带来的生气和制作者的情感与记忆,触摸着它们,仿佛触摸一个个独立生命的灵魂。

    构思,勾勒,描摹,捶打,精绘,雕刻……尽物之美、得物之趣。手艺人善于利用不同材料的固有特性,巧妙地加工成精美的工艺品并突出材料原有的物趣。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钻劲背后,是对器物和口碑的敬畏之心。

    湘绣、铜官窑瓷器、浏阳菊花石、湘西竹编、邵阳蓝印花布、长沙剪纸……一代代传承人将他们的生活记忆、内心情感、自觉经验和瞬间体悟,外化为一件又一件具有独立个性与灵魂的手工艺品。

    他们是手艺人,也是守艺人。

    一年前,郭存勇来到湘西永顺一个尚未通公路的小山坳里,寻访竹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希文。

    60多岁的李希文老人是第三代竹编手艺传承人,郭存勇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细细地编织篾丝,家里散乱地堆积着竹筐和竹篮。因为这些编织物在当地集市上卖不起价,李希文收入微薄,在竹编之外,需要靠种菜卖菜为生。

    像李希文一样,很多住在边远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郭存勇说,这些民间文化传承人用毕生的心血和精力打磨技艺,但他们中的大多数还在贫困线上挣扎,没有固定收入和生活保障,面临着创作与经营、传承与生存的沉重压力。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是工业化的“量产低价”模式,对传统的手工制作带来极大冲击,也让传承变得艰难。

    “匠人”难寻,“匠心”缺失。在如今的消费升级时代,对工匠精神回归的呼唤却更强烈。

    不久前,在雨花非遗馆的竹工艺品展示区,李希文的竹编吸引了一批从日本旅游回来的旅行团。“他们像捡到宝一样,非常高兴。”郭存勇说,同样一个竹篮,日本售价几千甚至上万元,“我们的手艺人制作得同样精巧,我们也有自己的匠人。”


    供需对接把手工品变成高端商品

    当前民间手工艺发展的另一个障碍,是供需信息的不对接。

    民间手工艺人大多生活在偏远落后的地方,制作一件手工艺品一般要花去几天的时间,如果没有合适的销售渠道,它很可能比不上一件廉价的塑料制品更受欢迎。而在经济发达的城市,消费趋向多元化,人们对物品健康、审美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有这些需求的人往往很难找到符合心意的手工制品。

    郭存勇举了一个例子,他的一位朋友因有脊椎病痛,市场上的席梦思完全睡不了,只能睡天然的棕垫,于是特意拜托他寻找做山棕床垫的手艺人。而此时来自邵阳的棕编手艺人李祝意已将这门手艺“荒了”好几年。自郭存勇牵线搭桥后,已进驻雨花非遗馆的李祝意让自己的棕编手艺找到了市场。

    “手工艺品必须跟工业批量制品区别开来,手工艺人的收入必须与纯体力劳动的劳动者区别开来。如果用心的、有创意的高技艺作品,和一般的甚至批量的作品价值等同,那谁还愿意去花心思、去苦练技艺呢?”李祝意告诉湘声报记者,手艺人具有技艺、创作、艺术的多重价值,应该让民间手工艺品具有相应的经济价值,手工艺人得到相应的认可、尊重和回报。

    “我建非遗馆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郭存勇说,这是一场传统手工艺的市场突围。“消费者需要任何一种手工艺品,都可以直接在这里找到;对于手工艺人来说,通过把作品变成高端产品,以更高的价值卖出去,获得市场的认可。”

    郭存勇的“初心”引发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共鸣。“在这里,真正能使工匠的精湛技术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艺术。”长沙市雨花区委书记邱继兴在雨花非遗馆考察后当即决定,将雨花非遗民俗艺术特色街区建设纳入雨花区重点建设项目,提供资金、人才、宣传推广等多方面的支持。

    一门手艺的传承涉及到资源、技艺、继承人、流通等多个方面,郭存勇希望,能够借力政府、非遗项目传承人、社会公众等多方资源,实现非遗文化的产业分工,让非遗传承人专注于创作,而将市场交给雨花非遗馆进行平台运作。

    “当传统民间手工艺有了经济收益,有更多人认识、了解、参与进来,将被商品浪潮边缘化的这些‘遗产’推向市场,传统工艺才能在商品市场中重拾尊严。”郭存勇说。


    用创新唤醒传统技艺生命力

    郭存勇在湖南、江浙、福建、江西等地拜访过当地有名的木雕大师、剪纸大师、陶瓷大师、刺绣大师……遍寻全国各地非遗传承人。同为手工艺人的互相交流、切磋,也往往激发出更多的创作灵感和新意。

    “与纯艺术品不同,实用是民间手工艺术品的一大特质。如果失去了实用性,它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从这个角度出发,郭存勇认为,通过在传统技艺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对老工艺进行再设计,是值得推崇的理念。

    “传统通过改良会更美。所谓传承,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事实上,传统的手工艺一直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比如家具,不同朝代的风格肯定都不一样,这是为了适应当时的需要。现在的手工艺自然也要适应现在的需要。”郭存勇说。

    让他欣慰的是,90后的女儿也迷上了竹雕竹编工艺。时尚、年轻的女孩也乐于接受经过改良后的工艺品。

    株洲非遗传承人洪源擅长剪字,一幅书法作品可以信手“剪”来。在此基础上,他尝试大幅改变字体大小,小字能剪一平方厘米,大字可达百多平方米,这种创新性的表现手法不仅让他的作品增值,还演化成一种表演艺术。他每周在雨花非遗馆开设公益课堂,吸引了很多人听课。

    曾有一则新闻让郭存勇感触良多。中国的设计师与法国爱马仕共同创立了一个品牌,采用国内的材料、设计、手工技艺,并融入了很多传统元素,加入竹编技艺的白瓷茶具、江西传统的薄胎瓷作品、纯手工雕塑而成的无缝剪裁的羊绒毡服、灵感来自清代双陆尊器形的漆器系列……这些产品在国外受到追捧。

    “希望有一天,国人不需要走出国门求购,而中国制造将吸引外国人走进国门求购。”郭存勇说。


    • 分享到:
    共有0条评论
    手艺网
    让手工艺实在一点,让技术控嗨一点,让生活文艺一点。这就是“手艺网”的初衷。 这里有专业实用的手工视频教程,有前沿的设计鉴赏,有传统手艺人的生活写照,以及手艺网团队小伙伴们的故事。 加入进来,我们一起搭建学习手工的专业平台。